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植根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遂寧市,始建于1911年,擁有114載職教辦學歷史。作為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評估優秀學校、四川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優質高等職業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學校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聚焦“思想鑄魂、制度固基、戰略領航”三個維度,系統推進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見行見效,顯著提升治理效能與辦學水平,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思想鑄魂:掌穩辦學治校“方向盤”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深刻領會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精神實質,充分認識這一領導體制的豐富內涵,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黨委統攬不包攬、校長負責不專斷、班子分工不分家”的良好政治生態蔚然成風,學校始終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鏗鏘邁進。
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論述、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納入黨委會、班子碰頭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第一時間印發《關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堅決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
精準把握“三種關系”。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原則,深刻認識“黨委領導”與“校長負責”的辯證關系,黨委是領導學校的一個集體,“黨委領導”并非黨委書記領導,“校長負責”是校長在黨委領導下依法獨立行使管理職權;黨委書記與校長,書記是黨委主要領導,負責抓班子、帶隊伍、建機制,校長是行政主要領導,負責落實黨委決策部署,二者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校長與副校長,校長負行政總責,副校長按分工向校長負責,重大行政事項提交校長辦公會集體決策。
深耕厚植“和合文化”。以“周碰頭、月小結、季評估”的“三會”制度為抓手,常態化研究工作、交流思想、凝聚共識。黨委書記和校長不定期“串門”,帶頭打破辦公室壁壘,主動溝通、深入交流;班子成員間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補臺,形成“三互”良好氛圍。“三會三互”共同構筑了以“共商共治、和諧奮進”為核心的川職“和合文化”,成為貫徹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堅實行動支撐。
制度固基:掛好協同運轉“變速箱”
近年來,學校撬動地方政府投入近60億元,在遂寧各縣區新建了1個產學研園區、2個產教融合基地供學校“拎包入駐”。聚焦破解“制度鏈閉環不緊”“管理鏈延伸不足”兩大治理難題,以決策全周期管理和治理末梢穿透為雙核,鍛造“三階六環兩層”內部治理制度體系,密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制度網絡。
構建“三階六環”制度閉環。立足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三個階段,全面梳理排查制度不完善、更新不及時等問題10余個,充分借鑒兄弟院校經驗做法21條,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建議5000余條,打造“溝通協商”“咨詢部署”“議事決策”“執行監督”“落實評估”“追責問責”六大制度板塊,修訂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配套制度60余項,形成了“決策科學、執行高效、監督有力”的內部治理閉環。
打通“校院兩層”治理經絡。按照“條塊結合、重心下移”“縱向打通、橫向聯通”的總思路,出臺《校院兩級管理實施辦法》等制度29項,縱向理順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同時建立“一園區兩基地”管委會以及管委會黨支部,編制管委會、職能部門、平臺公司3張權責清單,橫向解決了管理服務延伸不到位等問題,切實將黨委決策部署延伸至二級學院教研室、學生黨支部、學生會、社團等末端組織,構建了“校院聯動、齊抓共管、合融致遠”的治理新生態。
戰略領航:踩實事業發展“加速器”
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系統謀劃了“123455”發展戰略,科學擘畫了宏偉藍圖,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校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一步一個腳印加速奔跑,努力將愿景變為現實。
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為之成”黨建品牌,構建黨委“六個過硬”政治引領、院系黨總支“六個到位”組織保障、師生黨支部“七個有力”戰斗堡壘、黨員“四個在前”先鋒模范的“四位一體”組織體系,入選國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團隊2個,四川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各1個。創新“六以”大思政建設思路,凝練“一入二為九學會”“三全四方五平臺”思政工作法,打造遂寧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品牌,獲國省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二等獎以上獎項20余項,建成四川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基地。
強化四輪驅動。優化專業布局。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川渝萬億級產業、遂寧千億級和支柱產業,打造“363”專業群體系,2個專業群獲批立項省級高水平專業群。深化教學改革。開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23個,共建產業學院9個,近3年,師生獲國省各類比賽一等獎以上獎項2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居在川高校前列。實施人才強校。引進清華北大博士后、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等高層次人才30余名,建設國省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各1個,培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省“四有好老師”、省優秀教師10余人。深化產教融合。立項建設省級產教深度融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獲省財政5000萬元支持,牽頭共建“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教聯合體”,入選四川省第二批市域產教聯合體,產教融合典型案例入選教育部。
實踐證明,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根本在于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最強勁的“政治保障”和“制度動能”。站在百年積淀的新起點,學校將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建設“四川品牌、全國一流、世界水平的職業技術大學”既定目標闊步前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川職力量”!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唐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