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是廣州市屬以“城市服務”為特色的高職院校,食品健康學院從2013年設立“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開始,積極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建設等,面向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目標,緊密對接廣東省食品產業發展新趨勢,高質量建設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群,積極探索專業群育人新路徑。在2023年廣東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中期檢查中,評分位居廣東省“食品藥品與糧食大類”前列。專家評分位居前列。專業群近5年建成國家級別協同創新中心、生產性實訓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6個平臺,取得國家級別成果109項、省級標志性成果196項。專業群同時立項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別職業體驗教育基地和全國終身學習品牌。
文化浸潤,培根鑄魂育人
學院聚焦廣州超大城市治理需求,圍繞食品安全、社區營養等城市民生痛點,推動文化進課堂、規范進教材、實踐進企業、服務進社區,培根鑄魂育人,以粵食特色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強化學生提升職業素養的意識,提升學生服務城市居民的職業意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融入紅色文化、粵菜工匠精神、特色飲食文化的思政課程培根,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和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創新構建“校—園區—企業”“三聯共建”機制,構建“三課融合(崗課融合、課標融合、課技融合)·紅色文化融通”的“實踐+網絡”育人空間“三聯四融”思政育人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充分利用VR等技術實現學生與歷史人物跨時空對話,創新體驗式教學新樣態,挖掘行業企業思政育人元素,弘揚粵菜工匠精神。
以“共同體—產業學院—協創中心—實訓基地”“四位一體”平臺育人
學校立足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跨界整合政、校、行、企等各平臺優質資源,政、校、行、企多元協同深度參與專業群建設,校企共研人才培養方案、課程以及教學資源等,共建實習基地,開展食品營養相關的科研項目,攻克技術難題,創新探索多主體以項目建設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發展的機制。聯合北京康比特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體育大學等126家單位,聚焦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共建“數字化運動健康營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與廣州開發區政府部門、原蘿崗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益海(廣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等共建產業學院,引入企業培訓團隊和研發團隊進駐學院,按企業制度進行管理。建成國家級別食品營養與健康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食品安全與營養公共實訓中心,聯合世界500強企業益海嘉里等共建校內外實踐基地。
以“雙師”教學團隊和共同體育人
學院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建成廣東省高校創新團隊、廣東省級高職教育教學團隊。以學生為中心,學院聯合產業專家、職教名師等共同組建教學共同體,打造能上課、能科研、能創新創業、能實踐、能科普的“雙師五能”團隊,全程與學生對接,以項目教學為抓手,實施“科研項目+競賽項目+實習項目+就業創業項目”實戰工程,強化學生項目創新實踐能力,形成教學共同體育人機制。師生團隊服務于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達1975萬元,利潤293萬元,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2項。服務“百千萬工程”,“智”播助農累計服務近4萬人次。校企立項農業農村部門“十四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1項并獲一等獎。
出粵出海,拓展食品職教國際交流與合作育人路徑
學院依托學校優勢,積極推動食品職教“標準+技能+文化”走進歐亞非。圍繞中資企業海外人才需求,借助“廣州國際友城職教聯盟”平臺,與廣州優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魯班工坊—紅棉學堂”、與廣州名花香料有限公司共建在馬來西亞的“食品應用技術培訓基地”,開發契合當地需求的技術技能培訓標準和培訓資源,面向當地的食品行業從業人員開展食品智能加工、食品檢驗檢測等專業領域的技術技能培訓。同時拓展國際化能力,深度參與國際職業教育標準規則對接,以學校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為參考,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食品行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實際崗位需求,隨廣州名花香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出海,制定并輸出7項標準等,開發“中文+食品檢測”多語種課程。學院依托在食品行業領域的優勢特色,吸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優秀學生來華培訓學習。
(賈強 李銘輝 黃利華 江津津)
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5年9月5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