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宿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成立
2025-06-26 09:25 得益于江蘇省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在淮安市政府部門的主導下,淮宿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于2024年7月入選江蘇省正式立項建設項目。聯合體聚焦淮安、宿遷兩地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以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導向,持續深化產教融合。
86家單位協同攻關
基于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擁有的江蘇省工程中心等省級平臺以及高層次醫藥人才團隊,聯合體依托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及淮宿兩地的56家企業與醫院、11所學校、19家政府部門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建設,是一個具有“政校行企”融合特點的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
聯合體積極探索創新機制,成立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理事長由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擔任,秘書處設在開發區科教產業發展辦公室;同時設立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科技服務委員會。聯合體實行理事會管理決策、秘書處日常工作、各執行機構運行規范明晰的體制機制。此外,還結合園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學校專業設置與園區產業協調聯動機制,把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成為產教融合新形態、區域發展新機制。
重點舉措顯成效
明確專業方向。聯合體以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導向,錨定產教融合方向,服務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確定市域產教聯合體重點建設專業清單、改造升級專業清單、限制撤銷專業清單。方向確定后,重點圍繞立德樹人、校企協同育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課程與教材、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產教信息發布等開展工作,讓“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協同。
精準把脈會診。聚焦健康管理體系、原創藥的研發、新劑型的開發與利用、新菌種的培育與檢測等領域,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深度融合,匯聚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淮安、宿遷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聚合力量。聯合體舉辦了兩屆淮宿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產教對話活動,參加清江浦區新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鏈對接洽談會,成功入選淮安“創新之核”事業合伙人計劃,與企業專家團隊合作的項目獲2024年江蘇青年創青春大賽一等獎,聯合江蘇省醫藥商業協會舉辦“三醫協同 走進泗陽 醫藥行業創新發展論壇”,聯合淮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淮安市第九屆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知識競賽。
按下育人“快進鍵”
聯合體實施駐企培養,推進“實地、實崗、實操”,實現了學生從“校園人”到“職場人”的無縫銜接,取得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并獲得企業認可,為更好地服務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培養企業崗位高適配性的生物醫藥工匠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聯合體主動開展“五金”建設,全面推進學校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五大關鍵要素改革,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聯合體目前建成了3個教學資源庫,開發了6門專項課程,編寫了13本本土教材,轉化企業培訓教材13本;36名企業兼職教師走上學校講臺,講授1500多課時。貼近實際、針對性強、持續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聯合體以生產實踐一線真實情境為標準改革實習實訓,基于企業生產真任務、真場景、真過程、真產品設計生產性實訓項目,構建與企業技術要求、生產流程相適應的實習實訓體系。
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等聯招共培模式。目前,聯合體已與多家企業和醫院通過駐點教學、冠名班等形式聯合培養人才245名。與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合作開展中職—高職分段培養,與淮陰工學院合作開展高職—本科分段培養及貫通培養項目,系統推進中高職、高職本科人才貫通培養體系建設。
聯合體積極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國際合作機制,在推動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和民心相通中發揮作用,有力服務聯合體內企業“走出去”。積極推進境外辦學項目,學校成功入選“中醫藥魯班工坊教學資源數據庫籌建單位”,派出專任教師赴馬來西亞、柬埔寨開展教學與指導,制定中醫藥急救與養生保健相關培訓標準,為特區管理人員開展培訓5期,覆蓋273人次。“中醫養生概論”雙語課程在國內上線,并在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推廣。
2024年,學生獲“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首屆數字化藥品生產賽項團體金獎、第八屆全國醫藥行業特有職業技能競賽醫藥商品購銷員賽項一等獎等,獲江蘇省各類大賽獎項17項。2025年,學生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獎項1項,在江蘇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7項。
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提高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水平,豐富建設內涵,確保建設質量。
(韓永紅 胡小峰 張艷軍)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5年6月26日07版
86家單位協同攻關
基于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擁有的江蘇省工程中心等省級平臺以及高層次醫藥人才團隊,聯合體依托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及淮宿兩地的56家企業與醫院、11所學校、19家政府部門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建設,是一個具有“政校行企”融合特點的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
聯合體積極探索創新機制,成立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理事長由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擔任,秘書處設在開發區科教產業發展辦公室;同時設立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科技服務委員會。聯合體實行理事會管理決策、秘書處日常工作、各執行機構運行規范明晰的體制機制。此外,還結合園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學校專業設置與園區產業協調聯動機制,把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成為產教融合新形態、區域發展新機制。
重點舉措顯成效
明確專業方向。聯合體以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導向,錨定產教融合方向,服務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確定市域產教聯合體重點建設專業清單、改造升級專業清單、限制撤銷專業清單。方向確定后,重點圍繞立德樹人、校企協同育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課程與教材、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產教信息發布等開展工作,讓“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協同。
精準把脈會診。聚焦健康管理體系、原創藥的研發、新劑型的開發與利用、新菌種的培育與檢測等領域,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深度融合,匯聚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淮安、宿遷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聚合力量。聯合體舉辦了兩屆淮宿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教聯合體產教對話活動,參加清江浦區新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鏈對接洽談會,成功入選淮安“創新之核”事業合伙人計劃,與企業專家團隊合作的項目獲2024年江蘇青年創青春大賽一等獎,聯合江蘇省醫藥商業協會舉辦“三醫協同 走進泗陽 醫藥行業創新發展論壇”,聯合淮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淮安市第九屆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知識競賽。
按下育人“快進鍵”
聯合體實施駐企培養,推進“實地、實崗、實操”,實現了學生從“校園人”到“職場人”的無縫銜接,取得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并獲得企業認可,為更好地服務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培養企業崗位高適配性的生物醫藥工匠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聯合體主動開展“五金”建設,全面推進學校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五大關鍵要素改革,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聯合體目前建成了3個教學資源庫,開發了6門專項課程,編寫了13本本土教材,轉化企業培訓教材13本;36名企業兼職教師走上學校講臺,講授1500多課時。貼近實際、針對性強、持續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聯合體以生產實踐一線真實情境為標準改革實習實訓,基于企業生產真任務、真場景、真過程、真產品設計生產性實訓項目,構建與企業技術要求、生產流程相適應的實習實訓體系。
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等聯招共培模式。目前,聯合體已與多家企業和醫院通過駐點教學、冠名班等形式聯合培養人才245名。與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合作開展中職—高職分段培養,與淮陰工學院合作開展高職—本科分段培養及貫通培養項目,系統推進中高職、高職本科人才貫通培養體系建設。
聯合體積極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國際合作機制,在推動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和民心相通中發揮作用,有力服務聯合體內企業“走出去”。積極推進境外辦學項目,學校成功入選“中醫藥魯班工坊教學資源數據庫籌建單位”,派出專任教師赴馬來西亞、柬埔寨開展教學與指導,制定中醫藥急救與養生保健相關培訓標準,為特區管理人員開展培訓5期,覆蓋273人次。“中醫養生概論”雙語課程在國內上線,并在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推廣。
2024年,學生獲“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首屆數字化藥品生產賽項團體金獎、第八屆全國醫藥行業特有職業技能競賽醫藥商品購銷員賽項一等獎等,獲江蘇省各類大賽獎項17項。2025年,學生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獎項1項,在江蘇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7項。
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提高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水平,豐富建設內涵,確保建設質量。
(韓永紅 胡小峰 張艷軍)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5年6月26日07版